《把时间当作朋友》读书笔记

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老版,现在都出到第三版了,听说章节安排和插图纸张都有变化。

第一章 心智的力量

心智力量的差异导致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困境时做出的抉择不同,人生的道路也不同。比如,都是面对“为什么要学习”这个问题,有的人不知道,所以不去学习,有的人想“正是因为不知道,所以才有价值”。

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。我们能做什么?抱怨?理性分析解决方案。

很多事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做得好,而是做得好了才有了兴趣。

对一件事不感兴趣是不是只是因为没有把这件事做好?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。可事实上,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,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罢了。

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,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。

所有学习上的成功,都只靠两件事:策略和坚持,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。

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,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,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。

第二章 开启自己的心智

有些时候人被大脑“控制”:想要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,常常被周围的突发时间吸引,导致自己的最初目的(做事)都忘了。我们要训练刻意地控制自己的大脑,使它集中在该做的事情上。

控制自己的情绪:痛苦。最常见的误解就是,当我们觉得自己痛苦时,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全世界最痛苦的人。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,我们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——遗忘痛苦,所以若做一件事非常痛苦,必然被你的大脑列入遗忘序列。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一背单词就忘,因为这个过程非常痛苦。

推迟满足感:“棉花糖”实验说明,要取得大的成绩就不能急功近利,不能为当前的名利所诱惑,能按社会需要不怕挫折,坚持不懈奋斗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。

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是人类的天性。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。

掌握了“推迟满足感”的人表现为拥有耐心。真正拥有耐心,甚至惊人的耐心的你,生活会从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第三章 提高心智,和时间做朋友

精确感知时间的流逝,每日记日志。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,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。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——懒惰。(我养成这个习惯也陆陆续续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,其中有整整几个月的时间忘记了这件事,后来一两个星期忘记写,再后来几天忘记写一次,再后来就天天写了,这个过程极其漫长)

真正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——那个真正对你的目标实现有帮助的任务。

失败只有一种,就是半途而废。但坚持到底也不一定成功,若目标是不切实际,花再长的时间也是浪费,此时半途而废却是正确的选择。

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,先从一星期计划开始,然后一个月,然后再几个月,再到一年。计划固然重要,行动更重要。无论计划简单还是复杂,缺乏切实的行动就注定会失败。

有些情况下,我们没有必要做计划,除了计划非常简单意外,另一个原因是初始状态下,我们往往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。因为做任何事情,我们都可能经历相同的过程:逐步熟悉,小心摸索,失败失败再失败,认真反思,卷土重来,直至成功。在最初连基本认识都没有的时候,制定出来的计划十有八九只不过是空谈。

我们一生做的事,大多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,对于人生,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那样给出普适的公式。永远记住,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。

第四章 开拓我们的心智

比“体验”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,就是“试错”。 在“试错”这个手段的基础上,另外一个聪明一点的,也重要得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就是“观察”。 “阅读”成了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手段,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。

提高自学能力:阅读理解能力,检索能力,写作能力(写出简洁、有效、朴素、准确、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文章的能力。文学只是文字应用的众多领域之一),实践能力(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)

避免“选择性输入”,人们只能听到自己喜欢听的,只能看到自己喜欢看的。

首先,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实。其次,要明白“教的最好”和“做得最好”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。最后,用自己的学习结果衡量老师往往并不正确。

做一个真实的人。

故事至少有三个版本:你的,我的,真的。那么人也分三个版本:真实的,人面前的,别人看到的。

事实上,买回来一本书里,哪怕有一句话给我们带来惊喜、带来思考、带来改变,就已经值回书价了。

只要你去改变你的态度,你就会发现你的世界会因此发生转变。

第五章 小心所谓成功学

承认自己能力有限,是心理健康的前提。

所以说,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。专心打造自己,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,一个有用的人,一个独立的人,比什么都重要。

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,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。

第六章 更多思考

第七章 从此时此刻开始改变

越早醒悟越好。